技術文章
TECHNICAL ARTICLES阻垢緩蝕劑是一種用于工業循環水系統、鍋爐水、反滲透系統等場景的化學藥劑,通過抑制水垢形成和減緩金屬腐蝕來延長設備壽命。以下是關于其使用的關鍵要點和注意事項:
阻垢:防止鈣、鎂、鐵等離子在設備表面結垢(如碳酸鈣、硫酸鹽垢)。
緩蝕:在金屬表面形成保護膜,減緩腐蝕(如點蝕、氧化腐蝕)。
分散作用:使微小顆粒懸浮在水中,避免沉積。
工業循環水系統(如冷卻塔、換熱器)。
鍋爐供水(低壓或高壓鍋爐)。
反滲透(RO)膜系統(保護膜不受垢和氧化)。
油田注水、采油管道(防垢防腐)。
空調循環水、熱水系統等。
直接投加:將液體或固體藥劑直接加入水中,攪拌均勻。
稀釋投加:先溶解于水,再通過計量泵或滴加裝置連續投加。
自動化控制:配合水質在線監測(如pH、電導率、濁度)實現自動投加。
常規劑量:通常為系統保水量的 5-50 mg/L(具體需根據水質調整)。
計算依據:
水質硬度(鈣鎂離子濃度)。
水溫(高溫加速結垢和腐蝕)。
系統材質(如碳鋼、銅、不銹鋼需不同緩蝕劑)。
停留時間(水流速度慢的區域需更高劑量)。
每日檢查:pH值、濁度、電導率。
定期檢測:水垢厚度、腐蝕速率(掛片法或電子探針)。
動態調整:根據水質變化(如補水量、蒸發量)及時調整投加量。
水質分析:
使用前需檢測水質(硬度、堿度、氯離子、pH、溫度等)。
針對不同水質選擇適配的阻垢緩蝕劑(如高硬度水需強螯合型藥劑)。
兼容性:
避免與酸性/堿性清潔劑、氧化性殺菌劑(如次氯酸鈉)混用,可能產生沉淀或失效。
與其他水處理藥劑(如殺菌滅藻劑)配合時,需測試配伍性。
安全操作:
佩戴防護裝備(手套、護目鏡),避免皮膚接觸或吸入。
固體藥劑需防止吸濕結塊,液體藥劑需避光保存。
排污控制:
定期排放少量循環水,避免藥劑濃度過高或雜質積累。
排污水需處理達標后排放(避免環境污染)。
系統清潔:
使用前,建議清洗設備去除原有水垢或銹渣。
嚴重腐蝕或結垢的系統需預先化學清洗。
成分類 | 適用場景 | 特點 |
---|---|---|
膦酸鹽(HEDP、ATMP等) | 高硬水、高溫系統 | 強阻垢,但磷排放可能污染環境 |
聚羧酸鹽(PAA、MA-AA) | 環保要求高、低磷場景 | 可生物降解,低毒 |
鉬酸鹽 | 密閉循環水系統(如鋼制換熱器) | 緩蝕效果好,但成本高 |
鋅鹽(如七水硫酸鋅) | 碳鋼材質設備 | 成膜快,但需控制pH(7-9) |
硅酸鹽 | 鋁制設備、低溫系統 | 耐溫性好,但易形成硅垢 |
復合配方(含膦酸+鋅鹽) | 綜合阻垢緩蝕需求 | 平衡性能,適應性廣 |
定期清洗:每年至少一次系統清洗,去除殘留垢層。
數據記錄:建立加藥臺賬,記錄水質、劑量、腐蝕速率等數據。
環保合規:遵循《污水綜合排放標準》,避免磷、重金屬超標。
問題1:藥劑投加后仍結垢
原因:劑量不足、水質波動大、局部流速過低。
解決:增加投加量,優化水流分布,加強監測。
問題2:金屬腐蝕未緩解
原因:緩蝕劑選型不當(如未針對銅材)、氧腐蝕未控制。
解決:更換緩蝕劑類型,配合除氧工藝。
阻垢緩蝕劑的使用需結合水質、設備材質和運行條件,通過科學投加、定期監測和動態調整,才能達到最佳效果。建議與專業水處理公司合作,進行水質分析和配方優化,以確保安全、經濟、環保地延長設備壽命。
上一個:沒有了
下一個:抑塵劑的環保效果如何?
河北省廊坊市大城縣里坦鎮石疙瘩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