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品中心
PRODUCTS CNTER電廠阻垢指標是評估和控制循環水系統、鍋爐水系統等環境中水垢形成的關鍵參數,直接影響設備效率、壽命和運行安全性。以下是電廠阻垢相關的核心指標及說明:
相關文章
ARTICLES電廠阻垢指標是評估和控制循環水系統、鍋爐水系統等環境中水垢形成的關鍵參數,直接影響設備效率、壽命和運行安全性。以下是電廠阻垢相關的核心指標及說明:
硬度(Ca2?、Mg2?濃度)
作用:衡量水中成垢離子的含量,硬度越高,結垢風險越大。
控制范圍:通常要求循環水硬度<200 mg/L(以CaCO?計),具體需根據阻垢劑性能調整。
堿度(M-Alkalinity)
作用:反映水中碳酸鹽和氫氧化物的含量,高堿度易導致碳酸鈣沉淀。
控制范圍:循環水堿度一般控制在100-300 mg/L(以CaCO?計)。
pH值
作用:影響垢的形態和阻垢劑效能,堿性條件易結垢,酸性條件可能腐蝕設備。
控制范圍:循環水系統pH通常維持在7.5-9.0,鍋爐水pH需根據工藝調整。
電導率(EC)
作用:反映水中溶解鹽類的總量,高電導率可能加劇結垢。
控制范圍:需結合具體水質目標設定,一般循環水電導率應低于設計閾值。
氯離子(Cl?)
作用:高氯環境會加速金屬腐蝕,并影響阻垢劑穩定性。
控制范圍:循環水氯離子濃度通常<500 mg/L,海水淡化系統需特殊處理。
臨界阻垢濃度(Threshold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)
定義:阻垢劑達到最佳效果的低投加量,通常通過實驗室模擬(如靜態掛片法)確定。
示例:某復合阻垢劑對碳酸鈣的臨界濃度為5-10 mg/L。
阻垢率(Scale Inhibition Efficiency)
計算:通過對比添加阻垢劑前后的結垢量,計算阻垢效率。
(:未加劑時的結垢量,:加劑后的結垢量)
要求:一般需>90%(根據系統容忍度調整)。
分散能力(Dispersion Capability)
作用:衡量阻垢劑將微小顆粒穩定懸浮于水中的能力,防止聚集成硬垢。
測試方法:通過濁度變化或顆粒計數評估。
緩蝕率(Corrosion Inhibition Efficiency)
作用:阻垢劑需兼顧緩蝕功能,尤其對碳鋼、銅合金等材質。
要求:緩蝕率通常需>80%,通過失重法或電化學測試評估。
磷含量(Total Phosphorus)
作用:部分阻垢劑含磷(如有機膦酸類),需控制排放以避免水體富營養化。
要求:環保型阻垢劑需低磷或無磷(如聚羧酸類、PESA)。
生物降解性(Biodegradability)
作用:環保法規要求藥劑可降解,減少對生態系統的影響。
測試標準:OECD 301或類似方法,降解率>60%為合格。
毒性(Toxicity)
作用:保護操作人員及水生生物安全。
測試標準:急性毒性試驗(如魚類LC50>100 mg/L)。
加藥量(Dose)
范圍:根據水質和阻垢劑類型調整,一般為5-50 mg/L(循環水系統)。
優化:通過在線監測(如硬度、電導率)實現動態加藥,避免過量。
濃縮倍數(Cycles of Concentration)
定義:循環水系統中水的濃縮程度,反映補水頻率和結垢風險。
控制范圍:通常循環水濃縮倍數控制在3-5倍,高效阻垢劑可支持更高倍數。
濁度(Turbidity)
作用:間接反映水中懸浮物和膠體含量,過高可能引發污垢沉積。
控制范圍:循環水濁度通常<10 NTU(散射法)。
結垢速率(Fouling Rate)
監測方法:通過掛片實驗或超聲波測厚儀定期檢測管道/換熱器的結垢厚度。
預警值:結垢速率>0.1 mm/月時需調整阻垢方案。
腐蝕速率(Corrosion Rate)
監測方法:掛片失重法或電化學腐蝕測試儀。
要求:碳鋼腐蝕速率<0.1 mm/a,銅合金<0.01 mm/a。
微生物控制(Biofilm Control)
指標:異養菌總數<1×10? CFU/mL,避免微生物黏泥加劇垢下腐蝕。
協同措施:定期投加非氧化性殺菌劑(如異噻唑啉酮)。
根據水質選劑
高硬水:選擇螯合能力強的有機膦酸復配劑(如HEDP+PAA)。
高硅環境:添加硅酸鹽分散劑(如改性聚羧酸)。
海水系統:選用耐氯腐蝕的鉬系復合阻垢劑。
材質兼容性
碳鋼/不銹鋼:含鋅鹽或鉬酸鹽的緩蝕型阻垢劑。
銅合金:需添加BTA(苯并三氮唑)或唑類緩蝕劑。
環保合規性
優先選擇無磷、可降解配方,符合《污水綜合排放標準》(GB 8978)。
電廠阻垢需綜合水質、阻垢劑性能、設備材質和環保要求,通過科學監測(如硬度、pH、電導率)和動態加藥策略,平衡阻垢效率與成本。未來趨勢將向綠色化(無磷/可降解)、智能化(在線監測+自動加藥)方向發展。
河北省廊坊市大城縣里坦鎮石疙瘩村